过去一年中,中国钢铁市场从经济危机中顺利实现“V"型复苏。2009年全球粗钢产量下降8%,而中国粗钢产量却大增13.5%,占到全球产量的近一半。作为最大的锰合金生产和消费国,2009年中国生产锰合金700万吨左右,进口95万吨锰矿。随着经济危机的结束,中国钢铁产业逐渐复苏,但超过亿吨的钢铁过剩产能,仍是困扰钢铁行业及相关合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电解锰和锰系合金行业过剩的情况更为严重。2009年中国电解锰产能新增近30万吨,总量突破200万吨,同期需求不到一半;而中国硅锰及锰铁产能近900万吨,过剩产能几乎高达300万吨。
锰矿进口急剧增加中国能否有自己的定价权
2009年中国从全球40个国家地区进口锰矿965万吨,进口量同比增加20%,占全球锰矿贸易的50%以上。尽管中国国内锰矿资源丰富,但多为贫矿,高品位锰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与此同时,类似铁矿石,锰矿定价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个别矿业集团手中,中国买家甚至没有谈判权。随着中国需求日益增加,中国能否有自己的定价权?
出口大幅萎缩 锰合金、电解锰出口能否再现辉煌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中国硅锰及锰铁出口量大幅萎缩。2009年中国电解锰出口量骤降至9.5万吨,不到2008年的一半;而硅锰及锰铁出口量仅有16.2万吨,同比下降85%。 庞大的过剩产能只能靠国内钢厂消化。国际市场份额是否真的正在缩水?如何走出盲目扩产、依赖出口的发展怪圈?
经济结构升级 落后产能是否会被淘汰
在需求不足的条件下,下游钢厂不断打压电解锰和锰合金价格,上游进口锰矿市场的垄断状况更使得中国锰系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锰矿价格波动剧烈,大型企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尚能勉强维系,而小型贸易商如何抓住商机、开拓市场?在钢铁行业全面整顿;政府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及厉行环保政策的同时,锰系产品能否从中获益?锰系产品的未来是会继续步履蹒跚,还是将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