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因素能促使结构过剩行业短期价格回暖 但很难促进成交回升


2013-6-17

      当前国内比较低迷的行业大多是结构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电解、海绵及电解行业均是如此。对于结构性过剩行业来说,结构过剩不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些行业产品价格也就很难翻转,确切的说就是,这些产品价格走势整体上将是弱势下行为主,偶尔会受到宏观因素影响,出现反弹的波动,但是很快又会跌下去。今年年初以来钢铁、电解镍行业的走势基本印证了这一点,年初钢材价格和电解镍价格都有大幅上扬,但随后开始下跌。虽然像电解镍产品在这几个月内也出现几次 反弹行情,但总体上已经下跌了2万元左右,并且这种态势仍在延续。另外一些如海绵钛等则一直弱势为主,反弹的机会都很少。这估计也与宏观经济密切度有关,毕竟像镍属于基本金属,而钛属于小金属,两者在国际金属市场的地位也不同。

      结构性过剩不解决,价格长期就难翻转,可是短期内受宏观因素影响也会出现不错的翻转。所以一些人认为,只要经济形势好了,价格就一定能涨起来,结构性问题也不是问题。这一点笔者并不能苟同。经济形势好坏不是人为能主观决定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周期,也就是市场在对过剩产能进行淘汰之后才开始缓慢复苏的。不可能持续盲目的生产,然后等待形势好转,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一些人盲目的认为短期内宏观因素能决定价格反弹,但是反弹就会有成交吗?

      就拿与国际市场比较密切的国内电解镍产品来说吧。从今年2月份以来,价格一直处于剧烈波动中,国内每次调价都在1000元以上,而国内每次调价也都是受到伦镍调价影响,而伦镍调价则是受到宏观因素影响。记得在4月份国内电解镍主要生产商金川集团就调价8次,每次幅度都在2000元左右。这一系列的价格调整政策可以说都受到宏观因素影响,但是最终因为结构性问题都下滑了。

      而且虽然有过几次上涨行情,但是成交一直清淡或者低迷。从亚洲金属网对全国各地镍现货交易情况调研可以看出,年初以来,国内现货镍成交一直清冷,即使是想抄底囤货的贸易商也多犹豫不决,不能确定采购时机何时为最佳。所以,价格似乎触底了,但是成交依然不乐观。这也是结构性过剩格局下,参与者的一种矛盾心态。

      产能过剩格局下,按理说参与者就应该减少供应以维持市场供求平衡,然而参与者似乎都不愿意主动减产。这就只能通过价格不断下滑,触碰到成本线或者以下,贸易商才会乖乖的去限产或者退出市场,然后市场再逐渐回暖。当然在过剩情况下,企业加紧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等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