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海绵钛企业将面临外来挑战


2012-12-18

   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海绵钛储量,并且每年出口量也很庞大,可是国内的海绵钛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阶段。而且这种状况暂时还没有得到改变的迹象。也许未来几年,我们国家海绵钛企业将面临更多来自国外的压力。

   过去宏观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国外的一些海绵钛厂家并没有把目光集中到中国,因为在中国海绵钛企业众多,而且海绵钛价格也要比国际上的低,所以很多海外企业不愿来中国打价格战。不过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东欧、日本等国家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不过它们会尽可能避免与中国企业打价格战。而是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到高端海绵钛应用领域。
   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定位是很正确的。因为中国海绵钛企业在近年来呈现盲目扩张的趋势。很多地方产业园都在引进海绵钛企业,有些大型的金属企业也在试水钛领域,这就导致了国内海绵钛领域发展出现了过度饱和的现象。从亚洲金属网看到的海绵钛价格一直低迷也就印证了这一点。
   虽然国内海绵钛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在海绵钛技术高端技术方面我们却并不怎么领先,尤其是在航空、军事和医疗方面的海绵钛领域。很多海绵钛产品都是进口国外的。这也是为什么东欧和日本等国进军中国市场却很主动的定位高端市场的原因。因为它们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产品,而中国在航空、军事和电子方面对于海绵钛的需求是庞大的。而目前国内生产的海绵钛主要用于化工领域,这个领域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现象。所以国内企业大打价格战也不足为奇。如果国内很多在建的海绵钛企业目标仍定为在化工领域,那么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亚洲金属网海绵钛市场分析师直言:“近年大型企业投资多元化逐渐成为趋势,许多公司也在计划逐步涉足钛金属领域。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偏向于从事钛渣冶炼及四氯化钛生产环节,而资金雄厚的大型集团则偏向于从矿产至海绵钛冶炼的一条龙式投资。若这些集团公司涉足海绵钛领域的话,由于其并不掌握生产技术,很可能是模仿国内现有的设备及技术。这样一来,我国海绵钛行业不但在技术水平上无法得到提升,而且还会进一步加深恶性竞争的程度,其影响显然是弊远大于利的。”
   不过国内一些大的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海绵钛应用技术的研发,改善设备、完善工艺,提高海绵钛品质和产量,在前些时候就有报道攀钢海绵钛厂通过完善工艺和技术创新,实现海绵钛产量的多倍提升。为了确保完成今年的海绵钛生产目标和保证产品质量,攀钢还加强了海绵钛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