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海绵钛行业如何走出产能过剩窘境
2012-12-25
2004年至2007年海绵钛行业的快速增长也是受到当时全球对于海绵钛和钛合金需求的增长而发生的,但是经历了这四年快速增长之后,全球海绵钛供应已经基本平衡。但是随后几年海绵钛行业的快速发展反而促使整个一度很辉煌的行业变成了当今特别低迷的行业。从2007年开始,我国海绵钛就已经开始有过剩的趋势,但是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出台的4万亿救市政策刺激了海绵钛行业新一轮的快速增长,直到2011年,我国海绵钛年产量已经远超需求,社会库存严重过剩的局面已经不是能随随便便解决或消化的了。
2011年,我国海绵钛年产量已经达到128500吨。
从全球角度看2004-2007年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从8.5万吨增加至16.64万吨;2008年达到17.96万吨,需求的缺口得以补上,平衡初步建立;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回落,2009年总量下降约20%,仍然超过,仍然超过13万吨;2010年、2011年产量分别回升至16.9万吨和19.6万吨。
从国内来看,2001年至2007年也出现一轮高增长,从2,000多吨增至45,200吨,2008年达到49,632吨,2009年回落约19%。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需求出现缓慢上升态势,国内产量重现增长,2011年达到64,952吨。
而到了2011年,我国海绵钛产量已经占全球海绵钛产量的三分之一,国内海绵钛过剩局面更加严重。
海绵钛产量的过剩必然会引起价格的下跌,海绵钛价格这几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最高的15万元每吨到现在的6.7万元每吨,已经接近了成本价。这个价格是国内的海绵钛价格,而国外的海绵钛价格并没有较大变化,价格依然很高。这主要原因是国内海绵钛厂家过多,竞争比较激烈。而国外的海绵钛厂家并不是很多,而且产量增长比较稳定,并没有过度产能过剩。所以国际上海绵钛价格仍然较高。
但是国内海绵钛质量相对于国外主要海绵钛厂家的海绵钛品质有一定差距,而且在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国内海绵钛厂家如果能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还将能以较低的价格与其他国家海绵钛厂家在世界市场上争夺市场。而且,市场上对于海绵钛的需求依然很大,这主要是在军事和航天航空领域,而我国现在主要的海绵钛产品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国内海绵钛企业如果想要告别这种盲目的竞争,告别低利润时代,可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海绵钛品质,争夺高端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