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海绵钛企业如何走出低谷


2013-1-5

     对于从事海绵钛有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这个产品也经历了出现、成长、高潮和现在的低谷。其实无论哪个行业都难以逃脱这样一个循环周期。那么是不是在低谷期我们就坐等下一个高潮期的到来呢?答案当然不是,如果我们坐等的话,那么势必会被国外的海绵钛企业消灭掉。为了在这个行业一直保持盈利和竞争力,那么我们就需要创新,积极的寻找出路。
      海绵钛行业从04年到11年,经历了长达七年的告诉发展期,记得最高时候,海绵钛价格达到了15万元/吨的高位(现在基本维持在6.7万元的成本位),然而跟国内很多产业一样,因为投资项目过多,产能过剩,需求不振,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很多海绵钛企业已经无利可盈。国内海绵钛价格低到了成本线上,那么是不是国外的海绵钛价格也这么低了呢?其实并不然。据亚洲金属网报道,国外海绵钛价格一直维持高位。
     这时候会有人说了,那既然国内价格比它们的要低,而且国家也没有对于出口进行任何限制,那不如我们大量出口,不仅可以保持较高的盈利,还可以摆脱国内这种盲目竞争的局面,减少社会库存。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么我觉得你应该是对海绵钛行业不很了解的。
     国外海绵钛企业并不多,知名的也就7家,可是就是这7家主要海绵钛企业却占据了全球主要需求市场,而我国海绵钛出口这几年越来越少。不仅出口减少,进口却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
     这就更加可疑了,出口减少还可以理解,那么国内海绵钛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为何进口还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呢?
     这也许就是我要强调的了。我们知道,钛金属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最近几年在航天航空和军工领域,海绵钛的应用也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而这些领域对于海绵钛的品质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较为先进的技术。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海绵钛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化工方面,这方面对于海绵钛的品质和生产技术要求要相对较低。而我国目前过剩的海绵钛库存基本都是这种。
     而且从08年国家出台刺激政策之后,各地陆续上马了很多海绵钛项目,这些项目为了能快速生产海绵钛,从各个厂家挖走海绵钛技术人员去搞生产,最后导致了这些技术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搞海绵钛技术的研究。
     现在国内高端应用海绵钛领域基本被国外海绵钛企业占据着,而国内企业却以较低的价格在低端产业链上厮杀。国内海绵钛企业想要走出低谷,务必从两方面入手:
     一、加强技术创新和海绵钛应用领域的开拓。钛金属以其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海绵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应用在化工领域,在这方面的技术国内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对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创新还不够,国内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不仅要跟国外争夺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还要积极寻找海绵钛应用的其他领域,积极消化国内现有库存,寻找新的应用渠道,当然这些都需要技术支持。国内主要海绵钛企业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把目标定位在高端市场和新兴应用领域。
     二、加速淘汰低端产能,停止新建应用于化工领域的海绵钛项目。国内海绵钛年产量在2011年的时候就达到128000吨,而2012年可能会更多,现在社会库存已经严重过剩,这也迫使海绵钛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为了摆脱这种因为产能过剩而出现的恶性竞争局面,各地政府应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停止新建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的海绵钛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还能保护环境,促进市场良性、稳定的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应用领域是当前海绵钛行业要做的工作,这一方面需要市场之手去调节,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期待国内海绵钛行业早日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