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是海绵钛行业进行转变的一年
2013-1-5
从亚洲金属网看到两则新闻,感觉2013年海绵钛行业将进行重大变化。一则是《贵州将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钛产业群》,一则是《国内首家高端钛合金产业园落户哈尔滨》。从这两则新闻里我已经预感到,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摆脱低端产业竞争,像高精尖迈步。对于钛家族的一员,海绵钛行业最近10年的发展让企业和政府都深有体会,我想这两篇新闻应该是一个信号,钛产品开始逐渐高端,技术更加先进和核心,应用领域也将迈出大步伐。
2013年刚开始就看到这两则新闻,确实是新年新气象。与我在2012年不断看到的xx新上马海绵钛项目、xx海绵钛企业停产、减产、xx海绵钛价格持续走低,诸多海绵钛企业亏损加剧的现象相比,这样的新闻传出的就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告别低端的恶性竞争,向高端钛金属产品进军。
可能国内的步伐与国外相比要晚了一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高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我们始终相信,凭借我国拥有丰富的海绵钛和四氯化钛资源,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钛金属企业应该会迎难而上,奋起直追。
据亚洲金属网统计,过去几年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海绵钛产品基本都是来自国外,这一领域基本被国外给占据了,而国内的众多海绵钛企业却在价格颇低的化工领域盲目厮杀。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忽略高端领域的开拓和技术的创新。现在低端领域已经不行了,完全没有利润可言,对于企业来说不能盈利,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能带来GDP贡献,对于下游需求企业来说,要摆脱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所以企业为了盈利,政府为了大局观,不得不选择向高端领域进军的决策。
贵州是我国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到2015年,贵州海绵钛、电子级高纯钛和航空航天钛合金零部件的年产量,将分别达到3万吨、1000吨和600吨。到2020年,实现钛酸盐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规模生产,钛化学品及循环经济产业总产值将超过60亿元。虽然海绵钛产量依然达到3万吨,但是看到点自己高纯钛和航空航天钛合金零部件的产量,我就看到了希望,我相信,这3万吨海绵钛也将主要应用于更多领域,而不仅仅是或者根本不是化工领域。毕竟化工领域已经完全过剩了。
而哈尔滨国内首家生产高端钛合金产品的航天高技术创新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意味着我国钛金属向高端领域进军的重要信号。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6.75亿元,占地34万平方米,将建成不低于25万平方米的钛合金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中心、钛合金铸造中心、精密塑性成型中心、钛合金零件制造中心和热表处理中心等五大中心。形成集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内一流的钛合金产品加工制造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初期,将年创产值20亿元,全部达产后有望实现年产值破百亿元。该项目使哈尔滨成为国内航空、航天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对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