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钛业“主动撤单”实为无奈
2013-1-14
1月10号,遵义钛业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主动要求撤回IPO上市申请材料。由此遵义钛业也成为首例主动撤回IPO申请的公司,其实遵义钛业撤回申请也属“无奈”。在12月28日,证监会已向其发布《行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通知书》,它不主动撤单也不行了。
据亚洲金属网获悉,遵义钛业在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8308.3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356.09万元(由此可见2011年也不过1000万元,按其总股本计算每股不足3分钱)。而在08年遵义钛业申请上市的时候,公司净利润还达到6亿多元,这几年的时间内,公司由净盈利企业变成净亏损企业,如若上市,必然是A股里的垃圾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可能在很早之前就预测到了这个行业的走势,所以一直迟迟不批。
遵义钛业这几年的净盈利情况也恰恰说明了我国海绵钛行业的发展情况。我国海绵钛行业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迷或者亏损的状态,目前国内有14家海绵钛企业,而停产的占据了近一半。海绵钛产能利用率仅有一半。而据我们了解,国外比较知名的海绵钛企业也仅有7家。在过去10年内,国内海绵钛企业壮大速度远超国际,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严重加剧,企业利润在最近几年连年下滑的窘境。
遵义钛业其实也是我国军工所需海绵钛的重要合作者,但是过去这些年,遵义钛业依仗自身有着丰富的海绵钛资源,与国内其他海绵钛企业共同在低端领域竞争,并没有集中核心精力创新海绵钛应用技术,寻找更加高端的海绵钛产业,导致企业利润连年下降,入不敷出。
现在全球海绵钛企业形势并不好,但是国际上的海绵钛价格并不低,要比国内的价格高出许多。全球海绵钛行业的不景气也迫使一些国外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国内,可是它们主要把目光集中在高端应用领域,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性能,以比较高的价格销售给国内军工、航天航空领域。
据亚洲金属网报道,贵州省正利用资源优势,努力建造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钛产业群。相信遵义钛业为了摆脱亏损的帽子,为了下一次争取IPO项目,必须要转变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开拓更多的海绵钛应用领域,实现公司利润的扭转和提升,同时也积极与国外企业在海绵钛高端领域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