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钛业上市失败源于业务过于单一


2013-1-17

      遵义业上市失败不仅成了财经媒体热议的话题,对于上市失败的原因也成了钛行业焦点。对于经营业务比较单一的遵义钛业来说,成也海绵钛,败也海绵钛。海绵钛是从钛矿中提炼出来的,是生产钛锭的原料,是由钛矿到钛材的中间环节。它早期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军工、化工、医疗等几个领域。

      遵义钛业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本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海绵钛的生产,收入主要来源于海绵钛产品的销售。海绵钛属于资源性的基础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价格也会发生剧烈波动。”

      招股书显示,2005 年公司海绵钛平均售价为136.91 元/公斤,2006 为165.11 元/公斤。2007 年,成为转折点,其年平均售价仅为90.98 元/公斤。海绵钛市场价格的下跌导致公司2007 年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净利润比2006 年下降69%。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遵义钛业过于依赖海绵钛是导致其业绩下滑的因素之一,“产品过于单一市场抗风险力就弱,竞争力会受到影响。”

      此外,产能过剩也被认为是遵义钛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

      从2005年起,航空业和工业设备的需求旺盛,海绵钛市场供不应求,由于价格不断攀升,受利益驱使,到2007年,国内海绵钛生产企业已是遍地开花。2008 年末,全球经济放缓,海绵钛需求量急剧降低。海绵钛产量供过于求,出现产能过剩。了解更多海绵钛信息,欢迎到亚洲金属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