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钛都”将会花落谁家


2013-1-21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分布地区,当地的精细化工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也对当地钛资源的开采、生产和加工利用有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辽宁锦州有着知名的海绵钛公司,如锦州钛业。在当地有很多钛业公司。
       而贵州省也是我国钛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贵州遵义也是我国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也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最大最核心的钛产业圈。
       不知道这两个哪个会是中国真正的钛都。毕竟我感觉贵州地区更加有优势。钛白粉在这两个地区的生产情况不是太熟悉。但是辽宁地区的钛产品主要是用于化工方面,尤其是海绵钛主要在化工领域,属于传统领域。而海绵钛在国内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产能过剩在最近几年海绵钛行业几乎无盈利。
       未来国内钛企业想要走出低谷,必然要进行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和开拓高端领域才是出路。而锦州地区能否做到我们仍要拭目以待。不过贵州地区因为在海绵钛行业吃的亏,现在正在努力转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
       相信,遵义钛业在今年遭遇上市失败,对它的打击和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事。这样子公司不会盲目的以为上市就是大公司,成功的公司。也不会固执的发展现有的海绵钛业务。
       它们到底哪个是会是我国钛产业的首要核心呢?这个还不好说。也许会像稀土一样,刚开始都为了争夺“稀土之都”,后来干脆北方的包头被称为“稀土之都”,南方的赣州被封为“稀土王国”。这样子就平衡了。了解更多钛信息,欢迎到亚洲金属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