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精矿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的考验
发布时间:2010-12-02
我国铜精矿与国际关系关联的越来越紧密,国际价格的波动很快就会在我国铜精矿产业上产生相应的反应。因此,我们自己行业内部的调整也同样会影响到国际铜精矿的整体局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们国内的调整也是需要进行体系优化。
铜价波动频繁,价格传导周期较长。企业的正常经营需要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铜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商品,已经成为一种金融属性极强的投资品,全球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铜价的大幅波动。在经历了2008年的暴跌之后,国际铜价又迎来了2009年的暴涨,使得中国铜精矿产业相关企业无所适从。
铜的产业链比较长,从上游铜精矿的生产到中游的铜冶炼、铜加工再到下游的电线电缆、空调生产等,铜价的传导周期较长,然而国内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订单生产,很难将成本及时有效地转嫁出去。
在铜价下跌阶段,往往会出现原材料比成品贵的情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铜冶炼行业发生亏损,大量的铜加工企业倒闭,给中国铜行业上了一次非常"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持续的高铜价构成威胁。当前,全球铜供需的不平衡使铜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对中国铜产业链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从全球范围看,未来几年铜矿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一方面铜矿品位下降,另一方面新发现的大型铜矿较少。过去10年,世界铜矿平均品位从0.9%-1%下降到目前的0.8%以下;每年新发现的铜矿储量降低一半左右,从1500万-2000万吨急剧下降到目前的1000万吨以下。而且,新发现的几座大型铜矿均需4-10年时间后才能投产。
与铜供应紧张相对应的是,中国铜需求的急剧膨胀。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数据,2000年中国铜需求量不到200万吨,2009年已达到700 万吨,年均增长率15%。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电力行业对铜的需求持续旺盛,全球铜供需不平衡导致的高铜价仍将继续威胁着中国的铜产业。
未来面临国际铜精矿资源争夺问题.铜的需求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从历史经验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阶段均有过巨大的铜需求。从全球范围看,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中国需求之外,铜资源不丰富且人口众多的印度近几年的精铜消费量和产量均以10%的速度增长,未来铜需求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可能成为与中国抢夺铜精矿资源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