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光电实现量产能否推升TCL仍待观察
2011-10-14 09:25:03 【打印】
10月12日,TCL控股的华星光电8.5代线宣布实现量产,此时距其8月8日开始投产,仅两个月时间 。
华星光电的设计产品线覆盖26英寸至55英寸主流液晶面板领域,设计产能为每月10万张玻璃基板,年产约1700万块液晶模组 。 目前自主研发的32寸液晶模组技术率先开始投入量产 。
中原证券指出,华星光电决定TCL集团的投资价值,该项目产能爬坡期长短将对公司盈利造成重大影响 。
此前的9月25日晚间,TCL集团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1年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亿元—3.1亿元,同比增长约530%—720% 。
公告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多媒体业务不断优化销售结构,LED、3D等新技术液晶电视的推出进一步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整体经营稳步增长;移动通讯与家电业务稳健增长;华星光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于2011年8月8日启动首期设备投产,有关的配套厂商的建设也顺利进行 。
而在业绩增长的背景下,实现量产的华星光电会在TCL集团扮演什么角色,深受业界关注 。
华星光电于2009年11月由TCL集团、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项目总投资245亿元,主要生产8.5代液晶面板 。 目前,TCL集团、深超科技与三星电子分别持有华星光电55%、30%、15%股权 。
“华星光电棋子一落,TCL集团产业链布局即被盘活 。 ”西南证券分析师李辉分析 。
其主要生产8.5代液晶面板,而TCL主营业务之一为电视 。 液晶面板在电视成本中占比超过70%,但此前大尺寸面板产能一直被韩国、台湾企业寡头控制,使国内下游彩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
但华星光电到底能给TCL带来多大业绩贡献仍有待观察,事实上它面临着不少竞争风险 。
华星光电之外,国内其他面板项目企业也已陆续披挂上阵 。 2011年3月30日,CEC旗下中电熊猫的南京6代面板线宣布投产;6月底,京东方A(000725.SZ)8.5代线也正式投产,并于9月27日宣布量产 。
但目前液晶面板行业态势并不妙 。 自2010年5月开始,由于需求萎缩,全球液晶面板价格陷入新一轮下滑周期,到今年9月,已连续15个月出现下滑 。 受此影响,友达、奇美、三星电子、LGD等面板巨头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盈利状况堪忧 。
今年8月底,京东方A公告称,预计2011年1—9月亏损约21亿元—2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将亏损约8.85亿元—10.85亿元 。
“面板价格显著下滑,不同尺寸面板价格在8月比7月的最低点分别下降了11—26美元 。 ”安信证券分析,预计面板价格会呈现小幅波动下降的趋势,价格持续维持低位 。
李辉认为,技术的迅速升级,以及行业竞争的逐步激烈,是导致面板价格的长期低位的原因 。
不过李辉认为,面板市场需求目前并不是主要问题 。 她表示,国内彩电上游面板四季度产能最多为月产1万—3万片,而今年全球平板彩电需求量为2.01亿台,国内市场为3880万台,目前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 李文正也表示,国内市场应该能消化面板的产能,而像华星光电,其产品超过一半能被控股公司TCL集团以及三星电子消化掉 。
但华星光电风险仍存 。 “华星项目巨额投资的特性使该项目财务风险巨大 。 ”中原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提醒 。
该项目245亿元投资主要包括建筑与设备投资,建筑的折旧期为20-50年,面板设备折旧期通常为7-8年,以此推测,华星项目投产后每年的折旧将超过20亿元,若液晶面板的产能利用率或良品率不能达标,该项目可能出现较大亏损 。
而爬坡期的华星光电要想为TCL集团创造盈利,尚需时间 。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面板产业发展规律,华星光电8.5代线运营今明两年恐有亏损 。 他认为,面板行业一直存在周期性盈利问题,华星光电的发展也只能跟着产业周期波动 。 但估计到明年三季度,面板市场就会转向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站凡注明“亚洲金属”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洲金属网所有,未经亚洲金属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亚洲金属网”。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亚洲金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亚洲金属网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亚洲金属网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
- 本网站上会员注册及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人自行负责。会员留言及评论仅代表使用本网站的该会员个人观点。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 本网站本着客观和良善的原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确保本网站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但并不对任何信息的表述瑕疵或不确承担任何责任。有关各方应谨慎参考操作,本网站概不就任何一方因参阅本网站信息而进行市场操作所带来的任何形式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