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楼市受困高息民贷
2011-10-19 08:50:29 【打印】
“国家宏观调控和银根紧缩压得中小房地产开发商喘不过气来,稍有不慎便有倒闭的风险
“民间融资利息非常高,我公司融资1400万元,月息在3至9分之间,按平均5分计算,1400万元一年需支付利息840万元 。 ”赵某说,原本希望房屋早点竣工开盘及时回笼资金,但没想到房屋建好后销售形势却不容乐观 。 1400万元的民间借贷,每月需支付利息70万元,相当于白白送掉3套商品房,赵某说他每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
据六盘水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景彪介绍,2011年六盘水商品房开发面积约270万平方米,按行规总投入需60亿元左右 。 然而,通过银行贷款不足10%,加上房地产开发商约30%的自有资金,还有60%的资金近40亿元需要进行民间融资 。
“民间借贷利率高达100%至120%,也就是说年初借一千万到年底要还两千万 。 ”恒远地产董事长、六盘水市房协副会长邓兴贵说,很多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困于高息借贷 。
当地最大房地产开发商将退出房地产
邓兴贵祖籍四川,从90年代开始便在六盘水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如今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 邓兴贵说,“国家的宏观调控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逐渐由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和西部地区转移,令地方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 ”如今,他已投入2.5亿元新建了一家新型建材企业,正将逐步退出房地产 。
“如今,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了房东,抽不出更多资金进行新项目建设 。 ”田景彪介绍,他所在的六盘水市荷城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近3亿元压在商业地产上,进行新项目开发资金捉襟见肘 。
据了解,在房地产市场最繁荣时期,六盘水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30多家,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存活下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有近50家 。 有关专家认为,2011年的宏观调控和楼市打压后,还将有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出房地产 。 倒闭、退出、重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重新洗牌成必然趋势 。
房地产“乱象”影响地方稳定
当地媒体报道,六盘水市的知名楼盘——名都商业广场,与业主签订协议2009年12月31日前交房 。 由于资金链断裂,拖了两年多仍未竣工,施工方、购房者多次集体上访,当地城乡建设等部门介入调查 。 当地新世纪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发生群体上访和业主退房事件,当地政府不得不伸手接管该楼盘 。 同时,当地还出现一房多卖,楼盘滞销等问题,房地产纠纷、群体上访事件频发,房地产乱象已严重影响到地方稳定 。
六盘水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邓兴贵分析,2009年以前,六盘水市商品房均价1700元,为贵州9个地市州最低;2010年上升到2500元,2011年达到3000元,仍低于贵州其它地区,更别说与全国其它同类城市相比 。 部分一二线城市楼市上涨过快,国家宏观调控和打压很有必要 。 然而,像六盘水这些房地产十分低迷的三四线城市不应一刀切,应当区别对待给予适当宽松的政策 。
。 ”10月14日,贵州省六盘水市一小型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赵某告诉中国经济时报 。 据赵某介绍,2009年他在当地征地7000余平方米建商品房,前期投入2000万元左右,当时他只有600万元现金 。 工程已经上马,银行贷不到款,他不得不从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利息非常高,我公司融资1400万元,月息在3至9分之间,按平均5分计算,1400万元一年需支付利息840万元 。 ”赵某说,原本希望房屋早点竣工开盘及时回笼资金,但没想到房屋建好后销售形势却不容乐观 。 1400万元的民间借贷,每月需支付利息70万元,相当于白白送掉3套商品房,赵某说他每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
据六盘水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景彪介绍,2011年六盘水商品房开发面积约270万平方米,按行规总投入需60亿元左右 。 然而,通过银行贷款不足10%,加上房地产开发商约30%的自有资金,还有60%的资金近40亿元需要进行民间融资 。
“民间借贷利率高达100%至120%,也就是说年初借一千万到年底要还两千万 。 ”恒远地产董事长、六盘水市房协副会长邓兴贵说,很多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困于高息借贷 。
当地最大房地产开发商将退出房地产
邓兴贵祖籍四川,从90年代开始便在六盘水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如今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 邓兴贵说,“国家的宏观调控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逐渐由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和西部地区转移,令地方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 ”如今,他已投入2.5亿元新建了一家新型建材企业,正将逐步退出房地产 。
“如今,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了房东,抽不出更多资金进行新项目建设 。 ”田景彪介绍,他所在的六盘水市荷城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近3亿元压在商业地产上,进行新项目开发资金捉襟见肘 。
据了解,在房地产市场最繁荣时期,六盘水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30多家,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存活下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有近50家 。 有关专家认为,2011年的宏观调控和楼市打压后,还将有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出房地产 。 倒闭、退出、重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重新洗牌成必然趋势 。
房地产“乱象”影响地方稳定
当地媒体报道,六盘水市的知名楼盘——名都商业广场,与业主签订协议2009年12月31日前交房 。 由于资金链断裂,拖了两年多仍未竣工,施工方、购房者多次集体上访,当地城乡建设等部门介入调查 。 当地新世纪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发生群体上访和业主退房事件,当地政府不得不伸手接管该楼盘 。 同时,当地还出现一房多卖,楼盘滞销等问题,房地产纠纷、群体上访事件频发,房地产乱象已严重影响到地方稳定 。
六盘水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邓兴贵分析,2009年以前,六盘水市商品房均价1700元,为贵州9个地市州最低;2010年上升到2500元,2011年达到3000元,仍低于贵州其它地区,更别说与全国其它同类城市相比 。 部分一二线城市楼市上涨过快,国家宏观调控和打压很有必要 。 然而,像六盘水这些房地产十分低迷的三四线城市不应一刀切,应当区别对待给予适当宽松的政策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站凡注明“亚洲金属”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洲金属网所有,未经亚洲金属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亚洲金属网”。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亚洲金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亚洲金属网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亚洲金属网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
- 本网站上会员注册及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人自行负责。会员留言及评论仅代表使用本网站的该会员个人观点。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 本网站本着客观和良善的原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确保本网站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但并不对任何信息的表述瑕疵或不确承担任何责任。有关各方应谨慎参考操作,本网站概不就任何一方因参阅本网站信息而进行市场操作所带来的任何形式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